不朽的抗战精神

2025-09-13
来源:

不朽的抗战精神

——写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

作者:山西省忻州市静乐县公安局交警大队郝宣平

岁月长河奔腾不息,

历史的记忆永不褪色。

1931至1945年,中国人民浴血奋战,

取得了彪炳史册的伟大抗战胜利。

1945至2025年,祖国山河巨变,繁荣富强。

曾经痛心的时刻:

1931年9月18日夜,

日本关东军炮轰东北军驻地北大营,

日军仅数百人,东北军近万人,常理应毫无悬念。

结果却震惊了世界:

小鬼子长驱直入,

东北军却一泻千里不得不退守关内。

原因,至今令人痛心扼腕:

当时国民政府奉行“攘内必先安内”的政策,

东北军官兵执行了“不与抵抗,以免事态扩大”指令。

于是,北大营被炮火吞噬,白山黑水任敌蹂躏。

于是,炮火撕裂天空,硝烟吞噬山河,

天地间仿佛只剩下沉重的呼吸与无边的黑暗。

大半个中国山河陆沉。

九一八事变次日,

中共满洲省委发表的《为日本帝国主义武装占领满洲宣言》贴在沈阳大街小巷。

随后,中共中央发表《中国共产党为日本帝国主义强暴占领东三省事件宣言》等一系列宣言和决议,

号召全国人民奋起抗战,

杨靖宇、赵尚志、赵一曼等共产党人已经奔赴东北组织抗日斗争。

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,

中国共产党挺膺担当,成为全民族团结抗战的核心,

率先倡导建立并始终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,

坚持抗战、反对投降,坚持团结、发对分裂,坚持进步、反对倒退,

同各爱国党派团体和广大人民一起,

共同维护团结抗战大局。

面对强敌巨寇,中国共产党是坚持抗战的中坚力量,

制定正确战略策略,

开辟广大敌后战场,

提出和实施持久战的战略总方针和一整套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,

指引全民族抗战一步步走向胜利。

九一八事变后的东三省,并未在日寇的铁蹄下沉默。

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联队伍顽强奋斗在白山黑水间,

鼓舞着人民群众奋起反抗。

庄稼汉假装上山砍柴采药,给抗联战士送吃穿,

冒死把伤员背回家中救治照料。

猎户们拿起土枪土炮,袭扰日军运输队。

船工们豁上性命,阻止鬼子过江围剿。

教书先生们组织“地下私塾“,冒着掉脑袋风险讲授《论语》《三字经》。

在日伪“禁言”高压下,民间艺人偷偷传唱精忠报国的岳飞和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。

人们不会忘记,

日本侵略者罪行累累、罄竹难书,

给中国人民带来的极其深重的灾难:

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,残酷的“三光”政策,

公然违反国际公法的细菌战和化学战,

骇人听闻的杀戮、迫害、掠夺、奴役,

使无数家庭妻离子散、家破人亡,

使家国故土沦为“无村不戴孝,处处是狼烟”的人间地狱……

人们不会忘记,

百团大战的核心战场位于中国华北地区,

主要战役发生在山西阳泉狮脑山及正太铁路沿线,

同时覆盖河北、察哈尔、绥远等省份。

在抗日局面比较低沉的非常时期,

百团大战犹如“暴烈的霹雳”,

沉重打击了日寇嚣张气焰,

极大振奋了民心士气。

杨靖宇在冰天雪地断粮多日仍战至最后一息,

令敌人惊叹“中国有他这样的铁血军人,一定不会亡国”;

左权不顾个人安危断后阻敌,牺牲前最后一刻仍在指挥战斗;

佟麟阁、赵登禹身负重伤依然不下火线,以战死沙场尽了“军人本分”;

新四军“刘老庄连”与大量敌人殊死搏斗,最终“无一投降者,无一生还者”;

台儿庄大捷的背后,是“无半掌之壁不饮弹,无方寸之土不沃血”的悲壮……

人们不会忘记,

从城市到村庄,

从青纱帐到芦苇荡,

从铁路线到山野间,

处处是战场。

抗日军民创造了地道战、地雷战、麻雀战、破袭战、围困战、水上游击战等战法,

组织了决死队、敢死队、救国会、妇救会、儿童团等抗日组织,

使侵略者陷入了“遍地枪声响,村村打日军”的人民战争汪洋大海之中。

人们不会忘记,

十四年浴血奋战,中华民族浴火重生。

空前的民族浩劫,催生出空前的觉醒、空前的动员、空前的团结。

所有这些,孕育了文艺的绽放与新生。

九一八的炮火,震“醒”只有二十多岁的中国电影。

《共赴国难》、《大路》、《风云儿女》、《八百壮士》,展现民族抗争史诗。

银幕上的抗战,

既是一部燃烧的影像,也是一部浓缩的抗战史,更是一部精神上的抗战史。

人们不会忘记,

一个民族被逼到了悬崖边上,眼看就要坠入深渊。

就在这绝境之中,有一种声音,像闪电划过夜空,刺破黑暗,

不是枪炮的轰鸣,而是震天动地的歌声。

那是中国人共同的心跳。

当歌声响起,中华儿女就找到了自己的“矛”和“盾”。

这些歌声,是从伤口里开出的花,是刺向敌人的利刃。

《大刀进行曲》、《在太行山上》、《二月里来》、《松花江上》、《游击队歌》、《黄河大合唱》就是经典之作。

有人烟处,皆有抗战歌曲,

到此处,音乐普遍于全体民众,就像血液周流于全身一样,热血滚烫。

当歌声响起,

我们仿佛看到了那些拿着简陋武器却毫不畏惧的先辈们,

他们唱着歌冲向敌人,

他们不是不害怕死亡,但他们知道身后就是家园、就是亲人、就是同胞、就是民族的未来。

面对民族危亡,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像火山一样迸发出来。

老百姓把最后一碗饭送去做军粮,拿最后一尺布用来缝军装,

村民们在日军扫荡中冒死保护伤员战士,

工人夜以继日生产弹药武器,

民族企业家慷慨解囊提供资金……

工农兵学商戮力同心,男女老幼尽数发动,

“有力出力,有钱出钱”,形成了陷敌于灭顶之灾的包围之势,势在必得。

抗战十四年,5098个日日夜夜,

中国从一盘散沙到聚沙成塔,

从危如累卵到建起钢铁长城,

在中国共产党高举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,

各党派、各民族、各阶层、各团体同仇敌忾,共赴国难,

最终汇聚成全民族抗战的浩荡洪流。

人们不会忘记,

1945年8月15日《大公报》头版标题“日本投降矣”五个大字。

9月2日,在东京湾的“密苏里”号军舰上,同盟国举行了日本正式投降的签字仪式。

胜利的消息传来,中华大地沸腾了。

在延安,狂欢的人群用无数支火把照亮了宝塔山,映红了延河水。

在重庆,人们涌上街头,舞起巨龙,爆竹声、锣鼓声、欢呼声响个不停。

在东北,人们喜极而泣,到处欢庆:“天亮了!”“光复了!”。

在台湾,同胞们张灯结彩、祭告祖先,纷纷扔掉被迫供奉的“天照大神”牌位,压在心头的屈辱一扫而空……

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《为了民族解放与世界和平》主题展览中,

一面由5098张照片组成的巨型照片墙,

定格下中国人民艰苦抗战的日日夜夜,也象征着一个伟大民族的新生。

河山既复,日月重光。

当胜利的光焰划破暗夜,

古老中国凤凰涅磐的历史新征程由此开启。

正义必胜、和平必胜、人民必胜,

历史所启示的伟大真理在宏阔时空中熠熠生辉。

大道无垠,初心如磐。

从历史深处走来,向着伟大梦想奔去,

纵有千难万险,有了抗战精神,不惧任何挑战,

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会风雨无阻向前进,踔厉奋发向未来,

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创造出新的更大辉煌,

在为人类和平和发展的崇高事业上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!


责编:郝法林


阅读404
分享
下一篇:这是最后一篇
上一篇:这是第一篇
写下您的评论吧